J9九游会

简体版|繁体版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J9九游会 > 专题专栏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实践创新基地成立

2025-09-24 15:44     来源:广西日报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9月18日,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实践创新基地揭牌成立。该基地的建设,旨在通过创新保护模式与人才培养机制,深入挖掘古籍当代价值。

“以前,我们的民族古籍修复,都要拿到四川、江浙一带才能完成。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实践创新基地的成立,将填补这个空白。”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中心主任韦如柱表示。

根据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统筹事业和产业两种形态、公益和市场两种资源、国有和民营两种力量、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推动形成古籍行业发展新局面。为此,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实践创新基地设在广西千页古籍修复科技有限公司,依托该公司的技术力量,让珍贵的古籍再续文脉,重获新生。基地将建立广西古壮字古籍、汉文古籍、毛南族土俗字古籍等多民族古籍的一套完整科学保护规范,运用数字化手段让古籍“活起来”,破解古籍保护难题。

“基地通过与广西民族大学等高校合作,培育既懂民族语言又精通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建设古籍修复、数字化、文创开发等实训平台。”广西千页古籍修复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王正江介绍。

韦如柱表示,基地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守护中华文化根脉,弘扬古籍中蕴含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二是创新保护利用机制,树立全国古籍保护新标杆;三是完善古籍工作体系,增强广西文化软实力。他特别提到,广西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各民族古籍承载了深厚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记忆。例如《布洛陀经诗》所倡导的“劳动创造一切”,瑶族《密洛陀古歌》中“兄弟要和睦,民族要团结”等思想,均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真实写照。

基地揭牌仪式后,现场举办了古籍修复成果展示、古籍修复体验等活动,嘉宾通过实地观摩和动手实践,深切感受民族古籍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艺术魅力。(覃文武 黎莹莹)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